WELCOME TO BOVINE ONLINE!

奔牛节

奔牛节

2016年10月29日

708 次阅读

       奔牛节是西班牙潘普罗那城的传统节日,它的历史比玫瑰节长得多,不过在开始的几百年里始终是一个区域内的地区性集会。直到海明威的小说《太阳同样升起》发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节日中的城市自由奔放的狂欢场面,随着海明威的成功,特别是他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潘普罗那的奔牛节逐渐声名远播,外来的观光客不断被吸引来。

  但这个节庆升级为国际级并不是偶然的,“从组织的观点看,构成节庆的主旋律是空间的集中、民众的参与和专业性的管理”,主办者多年来在进行安排、实施和评估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使得节庆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 整个奔牛节历时9天,以每年7月6日中午12点一声花炮“冲天响”拉开帷幕,14日晚12点以一曲《我好可怜》的宗教性歌曲宣告结束。开幕仪式在市政广场举行,由市民中推举的重要人物点燃“冲天响”,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互相用香槟浇淋,投掷鸡蛋和面粉,好不热闹。节日期间的活动有巨偶游行、烟花表演、品尝地方风味等,当然最主要的项目是奔牛和斗牛。奔牛就是把准备参加角斗的公牛从郊外的牛栏牵进斗牛场的路上,潘普罗那人不顾市政府的禁令在公牛前奔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据说是在1867年,当时市政府眼看无法阻止奔牛者,干脆接受并采取安全措施予以规范。奔牛全程长848米,既有旧城区的狭窄街道,又有坡道、弯道,牛群要在4分钟内以时速24公里狂奔而过,参加奔牛的人往往超过3000名。由于奔牛仪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这一歪打正着的活动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奔牛节的标志。

  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大型的活动,组织者是遵循几条原则的,不无普遍的借鉴意义。

  其一,制定节庆的日程表要保持和强化那些经过长时期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没必要年年试验什么新花样,而是年复一年重复一个核心。

  其二,节庆的日程安排应当促进那些有利于参与和营造节日气氛的活动,它的天然舞台在人群聚集的街头。此时严格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已退居次要地位,正规剧院的文艺演出不需要抢风头,人们对街头音乐表演的兴趣反而更浓些。

  其三,参与者的社会背景、条件以及行为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要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节日氛围,兼顾各方面的兴趣。比如有适合儿童的嬉戏娱乐活动,有适合青少年趣味的月光舞会,有可以让人悠闲地观赏的音乐,有适合中老年人的节目,也不能忘记那些身有残疾不能活跃在节日舞台上的人。

  其四,节目安排要注重平衡,循序渐进,逐渐步入高潮,应把活动分配在整个节日期间,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日程安排。

  当然,最重要的组织工作是保障安全,尤其是保障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在发怒的烈牛之前安全,困难可想而知。除制定落实详细的“市民保护计划”,大量警力与卫生环境市政工程、交通等协同配合外,还有一批市民安全协助员,他们大多为年轻学生,主要负责看守交通管制地区、临时停车处和紧急撤离道,协助对流动商贩的管理以及卫生检查方面的工作,因为他们的制服带有桔黄色围兜,被亲切地称为“小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