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法国-荷兰肉牛业考察报告系列之一

8月25日-9月7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CSFB)组织肉牛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团,考察了法国和荷兰的肉牛产业链环节,并参加欧洲畜牧业峰会。代表团成员来自北京、内蒙古、云南、浙江和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与大型企业的专家与企业家,共18人。通过现场考察和参加欧洲畜牧业峰会,大家对法国和荷兰的肉牛产业链环节的相关技术和运行模式,特别是法国优良品种肉牛的选育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今天起。我们将分5期分享这些内容,希望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某种参考和借鉴作用。5期内容分别是:(1)欧洲畜牧业峰会让我们受益匪浅;(2)法国与荷兰的乳香牛养殖技术;(3)法国的优秀牛种带给我国肉牛产业的思考;(4)法国的优秀种公牛是这样选育出来的;(5)法国的牛肉品质与安全保障。今天分享2023年法国-荷兰肉牛业考察报告系列之第1篇:欧洲畜牧业峰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欧洲畜牧业大会让我们受益匪浅(一)
由中国农业大学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CSFB)组织肉牛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团参加了在法国里昂举行的欧洲畜牧业大会,目的在于了解欧洲畜牧业,特别是肉牛领域的最新发展,为我国肉牛业发展提供借鉴。本届大会特别设立了“中法肉牛生产和牛肉品质研究及中法澳肉牛铁三角项目的回顾与展望”分会场。中国农业大学孟庆翔、罗海玲、周振明、吴浩等多位专家和两名研究生分别做了口头报告,并回答了大家提出的有关中国肉牛肉羊产业的热点问题。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参会嘉宾现场聆听了报告。来自我国北京、内蒙古、云南、浙江和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与大型企业的专家与企业家20多人,一同参加了大会。
本届大会包括3场大型国际会议,它们是第13届世界畜产大会(WCAP)、欧洲畜牧科学联盟(EAAP)第74届年会和国际公牛组织(Interbull)2023年度年会。大会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动物生产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下设96个分会场,涵盖动物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如精准畜牧业、遗传、营养、生理、动物健康与福利、畜牧生产系统、牛羊生产、养猪生产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共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口头汇报和墙报展示各近千人。除欧洲参会嘉宾外,其他外国参会人员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有80多人,中国参会嘉宾人数排在第二位,为60多人。
在“中法肉牛生产和牛肉品质研究及中法澳肉牛铁三角项目的回顾与展望”分会场,孟庆翔、罗海玲、周振明、吴浩分别做了“中法澳铁三角国际肉牛合作推动中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肉羊生产和品质改善”“肉牛瘤胃营养代谢对剩余采食量的贡献”“肉牛高硫饲粮对期瘤胃发酵及其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的口头报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巴西等国家的参会嘉宾针对报告提出了一些问题,专家们认真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参加完欧洲畜牧业大会之后,孟庆翔和周振明老师与来自我国相关省市的肉牛企业家一起,考察了法国利木赞、夏洛来、金色阿奎丹牛的育种、繁殖、饲养、屠宰分割和营销以及追溯体系建设等产业链环节的20余家企业,与法国企业家进行了深入座谈,取得了满满的收获。
搜索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