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BOVINE ONLINE!

“小肉牛”带动大产业

“小肉牛”带动大产业

2023年2月1日

448 次阅读

吉林省近年来凭借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年产玉米秸秆超4000万吨的条件,将肉牛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重点,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科学践行大食物观。

蹚出产业振兴新路子

吉林肉牛产业中,中小散养户占到九成。在农安县巴吉垒镇,当地一年多来带动养殖户进行“小规模、大群体”标准化养殖。全镇肉牛保有量从1.9万头增长到4万头。“养殖户人均年产值由4000元提高到1.5万元。”巴吉垒镇党委书记吕晓龙说。

这几年,吉林一些乡村面临项目选择难、规模小、不善经营、村集体收入低等难题。现在,规模化养牛正成为不少乡村重要收入来源。通榆县十花道乡的10个村共同出资800万元,并贷款1000万元统一建设牧业养殖园区,购买1000头基础母牛,聘请专业团队管理,与企业合作解决销路,十花道乡党委负责园区的日常监管。“园区预计年出栏牛犊900头 ,实现利润700万元。这种合作经营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也增加村集体收入。”十花道乡党委书记李战双说。

目前,吉林在全省重点抓34个大县、百个乡镇、千个专业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肉牛产业渐成投资集聚的洼地。吉林省已谋划推进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项目201个,总投资500多亿元。到2025年,吉林省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2500亿元。

做出农业发展大文章

吉林省把“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作为构筑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两年来,在组织机制、创新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肉牛养殖量快速增加。

多部门“专班”联动,调动基层参与积极性。去年以来,吉林省市县各级政府从畜牧、农业、发改等10多个部门抽调干部组建“肉牛专班”,专人专职开展工作。在梨树县,县乡两级都成立“肉牛专班”,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的组织推进机制,肉牛产业发展成绩也成为当地考察基层干部能力的重要参考。

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资金瓶颈。活牛难以抵押贷款让许多养殖户遇到发展瓶颈。通榆县新富村养殖户张保全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需要三五十万元,咱农民贷款难。”2021年,张保全通过当地银行的一款“活体贷”金融产品,抵押自家的牛拿到32万元贷款用以购买母牛。“下了40多个牛犊,卖了50多万元,贷款都还上了,养殖规模也扩大了。”张保全说。

吉林省以农业保险业务为切入点,扩大肉牛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并成立“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创新推出200余种与养殖相关金融产品。截至2022年9月末,吉林肉牛贷款余额232.11亿元,同比增长108.75%。

完善市场化服务,强化配套支撑。在桦甸市,过去没有正规的牲畜交易市场,买、卖牛农户往往要驱车去外地交易,交易成本较高。2022年,桦甸市帮企业建起一座具备寄养交易、金融结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的牲畜交易市场。每逢交易日,养殖户、全国各地的收购商便聚集在此,成交量在四五百头以上。目前,吉林10多个大型活牛交易市场建成,分布在多个养殖大县,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活牛集散地。

此外,吉林省2022年启动肉牛养殖大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兽医计划”,将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员选配为村兽医。2022年完成500个以上养殖大村兽医配备试点,基层疫病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践行大食物观理念

吉林省地处黑土地核心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2022年吉林提出“千亿斤粮食”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实现粮食产能达到1000亿斤,比现在增加200亿斤。

吉林省在谋划推进乡村振兴中,跳出就粮食看粮食的局限,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粮食和肉牛统筹推进,通过种养结合,实现粮食、肉类食品生产、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

种养结合,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巴吉垒镇的绿色循环肉牛产业示范园,这个可存栏育肥牛10万头的示范园建设了肉牛养殖区和农作物种植区,形成了“饲料生产、肉牛养殖、粪肥加工”的绿色循环农业。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吉林省在养殖大县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并在村屯散养密集区建立3600多个粪污收集点,实现粪污就近还田。

培育良种,推动优质产品供给。在吉林省新牧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批冻精经过分装后装罐保存,这家企业年产优质冻精230万剂,产能可辐射全国。目前,吉林省依托科研院所建立“肉牛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为种源保护与良种培育提供保障。

延伸链条,做强牛经济。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在肉牛产品深加工、创新发展业态等方面延伸产业链,让肉牛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吉林已形成以皓月、犇福等企业品牌为主的肉牛品牌体系。吉林省肉牛办副主任孙考取说,吉林省还谋划一批熟食制品、生物制药等深加工项目,通过扩市场、提销量,由卖“原字号”向“餐食品”转变,推动“吉林肉牛”走向全国。

信息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