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BOVINE ONLINE!

[肉牛小论坛]:肉牛产业的变化何在?

【美国】肉牛产业的变化何在?回顾牛群生产性能评估软件(CHAPS)程序给出的数据,肉牛产业看似相当稳定。母牛表现出极好的繁殖性能,以校正年龄的断奶重来衡量的产犊数一直保持平稳且微有上调。

自1990年以来,母牛平均受孕率为93.5%,90.2%的犊牛在205校正日龄、体重达到613磅(译者注:1磅≈0.454千克)时断奶。

如果看近5年的增加量,数据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趋势,但是多半母牛群的性能都十分稳定。

1990—1994年,平均受孕率为94.3%,91.3%的犊牛在205校正日龄、体重达到606磅时断奶。

1995—1999年,平均受孕率为92.7%,88.3%的犊牛在205校正日龄、体重达到589磅时断奶。

2000—2004年,平均受孕率为93.3%,89.9%的犊牛在205校正日龄、体重达到612磅时断奶。

2005—2009年,平均受孕率为93.5%,91.0%的犊牛在205校正日龄、体重达到636磅时断奶。

2010年至今,平均受孕率为93.7%,90.6%的犊牛在205校正日龄、体重达到625磅时断奶。

这些看上去很不错的数据来自于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推广服务站,由北达科他州肉牛改良协会(NDBCIA)发布。NDBCIA利用CHAPS程序来分析牛群,进而预测肉牛群的典型生产性能。

自1963年以来NDBCIA的统计数据指出,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推广服务中心一直保持着纪录,他们基于几个性状对牛群平均生产性能进行评估,并将每年的评估值平均数作为五年的基准值。尽管个别年份的数据很好,但是五年平均值的概念对数据中过高或过低的值有所缓冲,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准值。

对20年来生产水平的平均值对比,当今牛群繁殖性能保持良好,且生长速度略有上升。这些数据是对北美大草原上肉牛生产情况的反映,也是对冬末春初产犊的牛群情况的反映。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牛群中母牛平均年龄在5.7岁时的淘汰率为14%,更新率为17.6%,而死亡率为3.5%。由此看,牛群规模略有增长趋势。

平均断奶日龄为195日龄,且此时断奶犊牛的平均日增重为2.9磅。现在,犊牛的断奶日龄略有提前,其增重性能也略有提升。

基准点管理理念对肉牛舍管理者而言十分关键,因而他们将其作为自己的管理工具。这一理念虽不需要管理者建立操作程序,却能够定期监测到那些代表牛群生产性能水平的一些指标。

繁殖作为肉牛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衡量经营计划或遗传适应的最佳指标。只要最终牛场数据与已知基准一致,就说明牛场经营管理得当。作为一名牛场管理人员,要明确肉牛生产性能的预期值及如何达到该预期值。生产性能关乎牛群产量,是由牛的年龄和增重共同决定的。

投入资本必须与牛群产量进行比较,它是体重与阉牛、后备母牛、奶牛和公牛的市场价格的乘积。牛场经营是否成功正是取决于以上种种因素。不知道牛群生产性能的标准值就难以对牛群进行评估。在许多情况下,牛场管理人员并没有健全的管理记录,难以收集所有肉牛的信息。但这项工作却至关重要。

在短期内,市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市场本身并不会按照人的意愿使牛肉产业稳定不变。肉牛产业以及农场都需要长期经营。牛场管理人员应该以可靠的数据作为指导,根据数据进行管理和调整,使之长期保持稳定,从而成功达成目标。

翻译:胡聪
      校对:李岩
      审核:王菲
      责任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