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的饲用价值及在肉牛业中的应用前景
甘蔗在成熟后期的产量和品质都与云南省现有热带优良禾本科牧草品种相近,与常规牧草在利用季节上有极强的互补性。用于放牧系统中肉牛的旱季补饲,能兼顾养牛业和甘蔗种植业的效益,在云南省暖热区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甘蔗种植传统上以制糖为目的。目前,甘蔗榨糖后的副产物,如甘蔗叶、甘蔗梢、甘蔗渣等用于养牛在全世界都相当普遍;世界上一些蔗糖主产国有时将全株甘蔗用作肉牛的旱季饲料。甘蔗是云南省暖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近30万公顷。近年来,受世界糖价持续下跌的影响,云南省制糖业受到冲击,给甘蔗种植业带来影响。另一方面,肉牛业在云南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由于干湿季节分明,牧草枯黄期超过5个月,草畜季节性矛盾突出,旱季饲草供应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是暖热区肉牛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甘蔗在幼嫩期草质粗劣,消化率低,适口性和再生性均差,加之产量低,不适作牧草利用;生长时间超过150天以后适口性较好甘蔗用作牧草时,适于完熟期以后利用。全株甘蔗养分含量极不平衡,碳水化合物特别丰富,粗蛋白和钙、磷含量严重不足,是典型的能量型粗饲料,饲喂时应考虑补充蛋白质和钙、磷等矿物质元素。
甘蔗尽管不如高水肥条件下栽培的王草和象草产量高,但仍然属于高产型饲草。全株甘蔗舍饲肉牛的育肥效果比纯臂形草放牧草地略好,但不如禾本科与豆科共生性较好的人工草地,且随豆科牧草的比重增加差距增大。但如果在每日牛的全株甘蔗饲料中添加0.5千克蛋白质浓缩料(粗蛋白38%)其增重效果会远远高于混播优质人工草地。
受降雨规律的制约,云南省常规牧草的供青时间为6~12月,缺草季节为1~5月;甘蔗用作牧草时,适宜的供青时间为成熟后期至下一次萌发生长前,即每年的l~5月。因此甘蔗与常规牧草在饲草供应的季节性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旱季用甘蔗补饲,根据我们饲养试验结果,旱季的 150天中,4.4头牛需甘蔗干物质3.96吨,按糖用甘蔗近10年的平均收购价,费用为1726.1元,蛋白质补充料330 千克,需660 元,用工44个,工时费 440元,其它如水电、机械磨损等费用按1元/天计算,需150元,各项成本总和2 976.1元,肉牛日增重550克/头,活牛价格按1998~2000年的平均价格6.5元/千克计算,增加收入3 321.5元,收支相抵,平均每头牛增收78.5元,此外,18月龄肉牛活重可达228.0千克,比纯放牧条件提高了90.33 千克,出栏肉牛的胴体品质可以得到较大改善。从蔗农角度考虑,甘蔗饲用比榨糖大大节约砍工,相同的售价时也给蔗农带来了实惠。
搜索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