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BOVINE ONLINE!

2016全国肉牛产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讨班在京成功举行

11月21日,2016全国肉牛产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讨班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畜牧业司、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外驻华机构的中外专家学者特邀在研讨班上授课。培训班针对放开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1国牛肉市场后我国肉牛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专家们从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国家对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全球肉牛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肉牛产业经济、我国未来肉牛产业预测、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和实施追溯体系、牛肉分级提高市场附加值以及营养饲养技术提质增效等方面建言献策。来自全国畜牧行业的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肉牛业主产省畜牧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大型肉牛企业的一线技术专家130多人参加了培训。

研讨班由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办,北京一牛肉牛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孟庆翔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说,在放开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乌拉圭、巴西和加拿大等11国的牛肉市场后,我国肉牛业当前正在经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应对进口牛肉的压力,保障我国肉牛业健康发展,我们举办这次研讨班,特别邀请行业主管领导、国内外肉牛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分析我国肉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肉牛产业综合效益的对策出路,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健康发展。

在研讨班上,有十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作了关于“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思考”的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下降是在整体资源禀赋不足并受国际贸易猛烈冲击的现实情况下形成的,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七点建议,主要有:改革托市制度提高价格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基础竞争力、加强一般服务增强成本竞争力、促进三产融合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发挥多功能提高贸易竞争力、促进优质化提高品质竞争力和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这些思考建议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农业部畜牧业司王建副处长作了关于“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的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肉牛产业现状,提出了我国肉牛业今后的发展思路任务和农业部扶持肉牛产业的相关政策。他指出,优化种养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支撑能力,是我们发展的主要任务。他指出,国家对肉牛标准化养殖方面有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良种补贴、良种工程、粮改饲、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等扶持政策。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曹建民教授做了关于“中国未来牛肉供求研判与对策”的报告。他利用模型预测了未来10~20年我国牛肉的预期产量以及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提出2020年和2030年我国牛肉生产量预期达到770万吨和890万吨,人均消费量预期提高到6.18和7.98公斤,牛肉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873万吨和1191万吨,届时牛肉缺口可能分别达到103万吨和301万吨,巨大的供求缺口为我国肉牛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研究员做了关于“我国肉牛产业经济问题分析”的报告。他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肉牛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指出聚焦大众消费、开展适度规模,利用非粮饲料、构建标准体系是肉牛业的发展前景。

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Ian McConnel博士做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肉牛产业发展”的报告。他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肉牛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他列举了南美洲养牛毁林的教训和养牛消耗大量地下水以及引起温室气体上升的问题,提出肉牛产业的发展必须从资源、环境、健康、福利、安全等方面考虑,制定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许尚忠做了关于“中国养牛业发展战略”的报告,他指出2015年我国肉牛产业出现国家多方位强化政策扶持、养殖成本高于主要出口国、生产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规模企业兼并重组势头强劲、产业进入转型实质性阶段等特点。针对当前肉牛产业的问题,他着重提出了推行“顺应民意”的粮改饲政策、出台肉牛养殖保险扶持政策、尽快出台活牛定点屠宰管理条例、构建“肉牛产业价值圈”

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探索“互联网+肉牛产业”模式等具体建议。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处长王生做了关于“肉牛产品质量追溯形势与展望”的报告。他从我国追溯政策法规、政府企业职责、肉牛追溯要素等方面,对我国牛肉等农产品追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实施追溯制度是肉牛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David Pethick教授做了关于“应用基于消费者品尝的分级系统提高牛肉市场附加值”的报告。他系统介绍了澳大利亚MSA系统在肉牛产业中应用的情况,指出基于消费者品尝的牛肉品质分级系统,将会给牛肉的市场营销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奥特奇(中国)新产品研发技术总监Ian Lahiffe做了关于“中国肉牛业发展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他指出,中国肉行业目前存在突出的分散、传统、局部性、家族式、保守和不愿改变的问题,分散的集中表现是占据前三位的肉牛企业生产的牛肉总量只占行业总量的0.5%,这会限制行业的发展。他指出,中国肉牛业要发展,第一位的工作是培养人才。他的建议是,首先,商业公司、科研院校及政府要加强人才库的建设;其次,在行业内要开展持续的培训和学习;第三,人才培养要多样化,不拘一格降人才。

最后,中国农业大学孟庆翔教授做了关于“营养饲养新技术促进肉牛养殖业提质增效”的报告。他列举数据指出,我国肉牛行业整体水平不仅落后于肉牛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我国奶牛业和生猪及家禽行业。如何缩小这些差距?孟庆翔教授建议从内部发力和外部助推两方面做文章。内部发力有“五要”,即要建立产业盈利的经营模式,要建立产业链体系,要建立可行的技术体系,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要发展肉牛产业文化;外部助推有“五个需要”,即需要政府的政策和保险支持,需要金融资本的助推,需要科研单位的支持,需要设备厂商的支撑,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他同时提出了肉牛营养与饲养方面的几项关键技术建议,即建立和实施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建立和应用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SOP),采用先进的饲料加工技术,正确的牛舍建设和牛场机械化,牛场数字化管理技术。

整个研讨班气氛热烈,出席研讨班的中外嘉宾畅所欲言,现场问答互动高潮迭起,表现出对肉牛行业关注度的提高。许多参会代表表示,这样的研讨会不仅有对肉牛产业现状与问题的深入剖析,还有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方面的具体建议;既有国内业内专家的精彩观点,也有肉牛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专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这些宝贵的建议和经验,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